When - December 17 – 21 Time - (7:30pm)
Where - TERESIAN ASSOCIATION CENTER
12 Lane 18 Ta Hsueh Road, TAINAN CITY Tel. No. (06) 2341920
Celebrants:
December 17 (Monday) - Fr. Louis Shen, SJ
December 18 (Tuesday) - Fr. Rofandi Cha, OP
December 19 (Wednesday) - Fr. Jesus Breña, SJ
December 20 (Thursday) - Fr. Clement, CSJ
December 21 (Friday) - Fr. Luis Angel Cuadrado, OP
WISHING YOU ALL A MERRY CHRISTMAS and a GRACE-FILLED NEW YEAR!
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
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
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
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
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
2012四旬期和復活節訊息
2012年四旬期和復活節
愛主愛人 滿懷熱情
自今年年初,教宗召喚我們進入「信德年」,我們便出發邁向瞭解和反省生命的旅途,但不是孤單的,而是有伴同行;我們希望自己能受天主的教導,天主在耶穌內渴望透過週遭人們的生命活出其奧秘。我們認出在這個時代的事件中,在個人和團體中,光與暗、善與惡的相互作用,同時是我們個人歷史的張力,也營造了我們這個世代的氛圍。
為了我們所渴望的充滿熱誠的生命,我們把自身委託於基督,因為祂,我們獲得了寬恕,使我們得以認識天主。在祂的生命和教導中,基督幫助我們瞭解祂的父,也是我們的父,祂幫助我們認識自己,幫助我們認識什麼是祂渴望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得到的圓滿的生命。因此我們今年一整年日復一日地要如此向祂祈禱:祂是道路、真理和生命。
彼此關懷,激發愛德,勉力行善
(希十24)
在這個四旬期和復活節,當我們走向基督時,我們採用教宗本篤十六世為所有基督徒提供的路徑,更新我們的信仰,在個人和團體的層面,汲取以下一些要點。
1.「我們要彼此關懷」:為我們的兄弟姊妹負起責任
我們在注視別人之前,先要定睛看耶穌,而且要彼此關懷,對我們的兄弟姐妹的命運不能袖手旁觀和視若無睹。然而,我們的態度經常正好是相反的:漠不關心,出自於自私的毫不關心,並戴上所謂尊重「個人隱私」的一個假面具。今天同樣地,上主響亮的聲音向我們所有人呼喚,我們「要彼此關懷」。今天,天主甚至要求我們要做我們兄弟姐妹的「守護者」,要我們建立的關係,是基於彼此為對方設想、關心別人的福利──別人整個的福利上。到底是什麼東西阻礙了我們以這樣的態度對待我們的兄弟姐妹呢?通常這都是因擁有物質上的富裕和一種自足的意識,但也可能是這傾向──把自己的利益和問題放在其他一切之上。
2. 「彼此關懷」:是一份互助互惠性的禮物
作為他人的「守護者」與另一種心態相反,就是將生命完全局限於現世的幅度,缺乏末世的角度,以及以個人自由的名義接受倫理道德的抉擇。一個像我們今天的社會,在面對肉體的痛苦,以及在生命中的一些靈性和道德要求時,會視若無睹。在基督團體中卻不能這樣;在謙遜和愛德的精神中互相規勸和勉勵,必須是基督信仰團體生活的一部分。別人是我的一部分,而他或她的生命,他或她的得救,都關係到你我自己的生命與得救。我們在此碰觸到共融的意義其中一個十分深邃的層次:我們的存在,無論好壞,都與別人息息相關;我們的罪行和我們的善功,二者都有一種社會的幅度。
3. 「激發愛德,勉力行善」:一起克己成聖
這句話使我們省思成聖的普世性的召喚──靈修生活上持續不斷的旅程,為渴求更大的神恩,以及更崇高和更豐碩的愛德。我們處身於這種充滿動力的前景中,彼此鼓勵,以達成愛德和善行的圓滿。我們都因為要成全天主的計劃,為了教會的益處和個人的得救,得到了種種精神或物質的財富。靈修導師們提醒我們,在信仰生活中,不進則退。讓我們接受這永遠都適時的呼籲,追求「基督信仰生活的高標準」。
以智慧以心神認識、愛慕並仿效基督
聖鮑維達論到「轉化世界的生命」時,他說應以智慧和心神去認識和愛。對此,他特別強調堅實的陶成和服務的態度,以及應有信念,我們的精神就是必須付出自己,為活出當下甚至「交付生命」。
從耶穌基督那裡,聖鮑維達瞭解到與祂的相遇,是諦造生命轉變的關鍵;從他自己的生命和他所幫助的追隨基督的年輕人身上,他都肯定這一點。注視基督,注視祂如何捨棄自己的生命,祂與父的關係,祂與周遭人們的關係;認識祂,感受祂的感覺,感受我們如何被祂所吸引,愛慕祂,以這種感度生活,一點一滴地,我們的反應、檢視事物的方式、我們的感受都會與祂融合在一起,一切都會仿效祂。
注視祂、認識祂、愛慕祂、仿效祂,這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是在我們所同屬的這個靈修大家庭進行的,因此以教宗的邀請作為個人及團體的責任,我們迎接這個四旬期和復活節。
願你們與我分享這個渴望:獻上為世界的福傳我們在聖德蘭文教團內獲得的一切;我在邁向復活節慶典的路途上向你們獻上我的關愛。
Loreto
2012. 02. 17
Labels:
德蘭書札_Letters to TA Family
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
2012新年訊息_Message of the Year 2012
聖德蘭文教團邁向新的一百年
致所有分享聖德蘭文教團的使命和精神的朋友們
2012 新年訊息
對主對人 滿懷熱情
希望在2011至2012這送舊迎新的時刻,我的祝福能送達你們每一位,全球各地在同一神恩內作為一個大家庭的我們,分享著同一信仰和人道的精神。我特別記得那些因為各種苦難而深受影響的人們。因著我們相信祂的愛,過去一整年我們不斷重覆這個聖經短句:「為天主沒有事是不可能的」。
我們獻上感謝
在2011年我們以感恩之心記念一位神父,他滿腔熱情地活出對天主和對人的愛,他實行許多美善的工作,他知道如何以行動、以教導、以評論,以及有遠見的貢獻,來展現這份愛,這份他所領受和分施的愛情,這份滲透萬物的愛情使一切人力的成果得以實現,或更好說是,這愛本身就是達到一切成果的道路。
這位神父──聖鮑維達散播對主對人的熱情,正因如此從1911年至今,有一群人,無法數算,一直持續不斷地以教育和文化,使耶穌的福音能化為喜訊活在當下。因此聖德蘭文教團是一份喜訊,在這百年慶典之際,我們越發相信這一點。對於很多在文教團內接受薰陶、培育的人們,這是一個機會對歸屬、對參與激發新的渴望,我們很需要他們,包括聖德蘭文教團的合作者和聖德蘭文教團運動的成員。
天主以不同的方式召叫我們活出這份神恩,百年慶典帶給我們新的責任:既要充滿活力又要精確忠誠地把它表現出來。
更新我們的許諾:這是要大家滿懷熱情地生活的時刻
今年的八月十五日 ,我們將結束第一個百年,並開始第二個百年,如同初期基督徒一樣,聖鮑維達給了我們一個典範,耶穌的計劃在我們的時代以及我們的生活中仍是充滿艱辛的。如果我們認出人類歷史是我們個人的「信仰歷史──默想聖德和罪惡交纏的深不可測的奧秘」,在我們生活中重新發現「充滿我們內心、感動我們福傳的基督之愛」的召叫,我們便會高興地接受這個邀請,如同一份嶄新的恩寵:
對主對人 滿懷熱情
我們認出自己受召叫作為天主的工具,我們需要勇氣和希望,回應這個時代的男女的需要和渴望,宣揚基督福音為自由的力量和釋放的訊息,並宣揚每個人尊嚴的喜訊。對於我們來說,成為屬於天主的男女,根據聖鮑維達所說:他們「清楚明白地」不是透過人為的力量和智慧,而是因為他們看見天主,他們以生命傳達祂的臨在。
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深化我們的存在,它們需要經過某些方式的轉化才能被今日的青年和成人所接受,包括基督信友,以及那些「因其理性已局限在科技成果內的思維模式而產生疑問的人,但是教會從未害怕表現出信仰和科學之間的衝突,因為二者其實是以不同的方式邁向真理。」(本篤十六,《信德之門》信德年牧函,12號) 面對生活的實況,我們也許更清晰地聽到聖鮑維達寫於1915年的話:
「為那些瞭解的人,基督的存在,祂的本性和生命,提供了完全「神聖」和「人性」清楚的典範──最真確的神聖性,同時,也是最本真的人性。」
但願全人類能以這個方式經驗到道成肉身最恰當的理解。
我們在路上不是孤獨的
我們把所追尋的革新,感動我們往前行的福傳勇氣,傳遞信仰和召叫的能量,全託付於這些陪伴著聖德蘭文教團生命的人們:
1. 瑪利亞,臨在於聖鮑維達各個生命階段中,也臨在於聖德蘭文教團生命中面對抉擇和艱難的時刻。
2. 聖德蘭,一個熱情和勇敢的婦女,一生成果滿滿。
3. 「第一批團員」,薛瑋雅女士和當時的團員。她們很清楚什麼是熱情地跟隨基督,她們有成聖的熱情,以及對這個文教團熱情的愛。在她們中有真福狄雅芝、Elisa Giambellucca、每個國家第一批成員、每個地區第一批ACIT。
我們為生命中的標記祈禱,耶穌臨在的標記,包括治癒者、釋放者、安慰者、在門徒中建立手足之情的、帶領人們遠離自我中心的、使人們喜樂的、有膽量交付一切的、因相信而發聲的。
「祂是道路、真理和生命。」(若十四6;聖鮑維達1920)
這個禱詞將陪伴我們,它是我們的祈禱詞,對祂信心的來源,祂是我們的保障,我們要為祂作證。
Loreto
多明尼加共和國
Labels:
德蘭書札_Letters to TA Family
訂閱:
文章 (Atom)